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真空上料机的节能技术路径围绕核心部件升级、智能控制系统优化、系统结构与工艺改良、余热回收利用等多个维度展开,既能降低设备自身能耗,又能减少生产全流程的能源损耗,以下是具体解析:
核心动力部件升级,降低基础能耗
真空泵作为真空上料机的能耗核心,其性能优化是节能的关键,同时配套部件的升级也能减少能量损耗。一方面可采用高效真空泵替代传统低效款,比如德国Volkmann VS350搭载的MULTIJECTOR® G2700多级喷射真空泵,纯气动驱动且吸气量与压缩空气需求比达6:1,相同输送量下能减少 75%的压缩空气消耗;而永磁变频真空泵相比普通真空泵可节能40%,从动力源头上大幅降低能耗。另一方面要减少配套部件的能量损耗,比如升级过滤系统采用脉冲反吹清洁机制,自动清除粉尘堵塞,避免因滤芯堵塞导致真空泵负压增大、能耗上升,同时该机制还能延长滤芯寿命,减少因频繁更换部件带来的间接能耗。
搭建智能控制系统,避免无效能耗
传统真空上料机常存在真空泵持续满负荷运行、供需不匹配等问题,通过智能控制可实现按需供能,大幅减少无效消耗。其一可引入PLC可编程控制搭配变频技术,像某高效智能中央供料控制系统通过PLC的供料需求信号侦测模块,实时捕捉用料设备的需求信号,进而调节中央真空泵的真空度和功率,同时控制供料真空阀的启停顺序,避免多管道同时作业造成的能耗浪费,相比传统变频控制进一步节能40%-50%。其二可设置低负荷节能模式,当侦测到供料需求为0时,延时后让真空泵进入低真空度的低功率状态,避免设备空载时的高能耗,待有供料需求时再快速恢复对应功率运行。
优化系统结构与输送工艺,减少能耗损耗
从设备整体结构和输送流程设计入手,降低物料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流失,也是重要的节能路径。在管道设计上,采用陶瓷内衬弯头这类低阻力配件降低磨损与气流阻力,同时优化管道布局减少弯折,避免因阻力增大导致真空泵额外耗能,封闭管道设计还能减少物料泄漏带来的二次输送能耗,使原料损耗率从传统的2.3%降至0.15%。在系统布局上,推广中央集中供料系统替代分散式上料设备,通过模块化设计适配多条生产线,新增产能时无需额外增加动力设备,且可通过智能热网控制统筹调节供料参数,避免多台设备单独运行造成的能源浪费;同时根据输送距离适配模式,长距离输送优先结合正压系统,能耗仅为单纯负压系统的60%,短距离粉尘回收则用负压系统,实现不同场景下的能耗至优。
回收利用余热与余能,提升能源利用率
对真空上料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及排放能量进行回收,实现能源的二次利用,拓展节能维度,例如在气动式真空上料机系统中,压缩空气排放时会携带一定能量,可通过特殊装置回收这部分能量用于预热输送管道内的物料,尤其适用于低温易结块物料的输送,减少额外加热设备的能耗。此外,负压系统的尾气往往带有一定热量,通过热交换装置回收这些热量,可用于车间供暖或工艺辅助加热,该方式能让负压系统额外实现15%的节能效果。
循环利用物料,降低间接能耗
物料的浪费会间接增加生产环节的总能耗,通过真空上料机的闭环设计实现物料回收,可减少因原料短缺导致的重复生产能耗。比如在注塑等行业,中央供料配套的真空上料系统可将水口料自动回收,利用率超90%,减少新原料采购和重新加工的能耗;在化工、食品行业,密闭式真空输送能避免物料洒落损耗,某化工厂用其输送邻硝基氯苯时,年减少原料损耗12吨,间接减少了对应原料再生产的能源消耗。
本文来源于南京ng28南宫加拿大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ebdisk.creativewoodproductsinc.com/